首页 货币换算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互联网金融跟金融科技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互联网金融跟金融科技监管机制)

货币换算 2023-12-25 09:30:06 818 金融资讯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互联网金融跟金融科技监管机制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

1、经济学家认为,当交易双方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不平衡之时,必须经由法律制度的介入,重新调整权利义务关系,使双方走向平等,这是法律的倾斜性保护原则普遍适用于处理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平衡问题的具体表现。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互联网金融跟金融科技监管机制)

2、表面上,互联网金融交易是两个平等的民事主体进行的契约行为,但实质上,由于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存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并且随着金融和科技更紧密地结合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实力的壮大,这种弱势地位会更加明显。弱势群体的特殊身份打破了意思自治的私法原则与依法行政的公法原则的适用性,只能对其采取倾斜性的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以及顺畅消费者纠纷解决的途径,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话语权和实力,使其在交易中可以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抗衡。

3、在法经济学中,这也就是一个重新界定产权的过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倾斜性保护原则包含两层含义:首先,立法程序是法律制度价值整合的初始阶段,本文认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倾斜性保护只能体现在立法或者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宜涉及司法或者执法过程。因倾斜性保护适用于司法或者执法过程中会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增加了司法或执法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社会大众对法律稳定性的预期,反而不利于法律制度的实效;

4、其次,倾斜性保护的标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财产安全权等核心权利,而对于超出这些范围的内容,属于交易双方意思自治的市场行为,应该依赖交易主体的自我判断,不应对其做出过多限制。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交易本身属于金融行为,制度保障只能消除影响双方地位不平等的因素,而不可能保障消费者在交易中一定获益。同时,倾斜性保护只针对诚实守约的消费者,对于故意不履约、不守信的消费者,应排除倾斜性保护原则下相关规定的适用。

5、倾斜性保护应该是全面的。科斯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划分必须具备界定清晰和属性完备的特点,我们在进行制度安排的时候必须尽可能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依靠完备的保障制度,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并且,因当前制度缺乏有效性,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持续受损,监管机关在对受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管治标不治本,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个问题还会出现,所以,倾斜性保护的制度构建必须进行通盘考虑,尽量使之可以全面覆盖。

6、倾斜性保护的目的是平衡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但如果倾斜的程度控制不当,会产生新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在倾斜性保护原则之后,我们需要增加适度保障原则作为补充,这也正是对法律制度的安全、秩序、公平与效率价值之间的冲突进行平衡的必然选择。

7、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的倾斜性保护过当,会引发众多不利后果。从互联网金融平台来看,对消费者的倾斜性保护意味着其应负担更多的义务,这势必会加重平台负担,增加营业成本或减少收入。如果这种情况大幅减少平台收入甚至使其无利可图,会增加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经营风险,减少其持续经营的意愿,这些会导致金融服务质量的降低甚至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的减少,最终影响消费者金融权益的实现,损害经济的效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过度的制度保障会使其得到正常权益之外的利益,不仅损害社会分配的公平,而且可能使消费者在交易中放松警惕,减少审慎交易的意愿,甚至会诱发道德风险,这些同样会导致经济的低效。

8、适度保障原则要求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适度控制。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金融交易存在,必然有相应的金融风险。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目的是将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不应该是消灭风险。如果要彻底消灭互联网金融风险就必然要取缔所有互联网金融业态,这明显是不现实的,也是逆金融发展潮流的。

9、目前我国监管机关存在想要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过度保障消费者的保守主义思维,比如,鉴于网络借贷业态的风险过高,损害了大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一系列负面的社会经济影响,国家于2020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取缔此种互联网金融业态。这种行为虽然消灭了相关互联网金融风险,但也使活跃的民间投融资渠道陷入沉寂,虽然人民银行组织其下属机构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但是由于其中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融资的效率与服务的广度根本无法与网络借贷相比,“长尾人群”的投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极端行为就没有遵循适当保护的原则,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10、所以,在保护消费者的时候,要具备正确的风险意识,正确看待以及面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利用制度手段化解影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的不利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合理水平。适度保障也包括对不同业态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进行有差别保障的意涵。在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整体进行倾斜性保护的同时,应该根据发展水平、交易模式、风险水平等方面的特点对互联网金融的不同业态作出区分,对其消费者实行有差异的保护政策。因互联网金融不同业态的业务可能有较大差别,针对不同业态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会使相关业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承担适当的义务,避免负担过重,同时给予消费者适当的倾斜性保护,有效平衡其弱势地位,这些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等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原则

1、目前,互联网应用的大众化和金融服务的普惠功能提升已经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应当给予积极支持,也应当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对一些新的业务要留有观察期,冷静地分析总结,一切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创业增长的金融创新均应受到尊重和鼓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把失误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内。这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以创新为动力的这一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在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2、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不能脱离金融监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抽象地谈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支付应始终坚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3、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切金融创新,均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避免因某种金融业务创新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不能因此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转化,进而降低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

4、三是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各项业务,应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任何机构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消费者。开办任何业务,均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详细的制度安排。

5、四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在线上开展线下的金融业务,必须遵守线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资本约束。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任何竞争者均应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求,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诋毁其他竞争方。

6、五是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部门有哪些

1、主管部门为银监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由央行直接监督管理。

2、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3、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OK,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和互联网金融跟金融科技监管机制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