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积金比例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浅析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浅析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公积金比例 2024-01-31 21:50:43 467 金融资讯网

银行通过扩大规模赚取存贷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面临挑战。(东莞猎头)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浅析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2022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两次下调,银行新增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17%,较2018年下降1.2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降至去年12月的4.9%。

都创下了历史相对低位。

如果未来继续降息,银行利差将进一步承压。此外,“近年来,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在资本端和资产端都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态势。传统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平台经济的金融业务对银行业形成新一轮压力。

3月1日,索信达控股董事长吴福世告诉记者。

近年来,金融监管处罚力度逐渐加大,监管趋严使得银行业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

形势很紧迫。新的增长机会在哪里,未来银行如何寻求生存之道?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押宝的重要抓手。这也是银行未来发展的“命门”。

股改上市后,银行再次面临“最后一战”。

赌“生存”

“现在很多银行信贷业务,没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是做不了的。”国内某知名咨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将有一家资产规模约1万亿元的银行和一家数字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的消费信贷产品。

一年产生了十几亿的不良资产。

“这么简单的业务,数字金融机构几乎都做了风险控制,但是会产生这么多不好的东西。如果银行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不好,即使是简单成熟的业务,仍然会产生巨额亏损。”该负责人表示,对于银行来说,

数字能力不是该不该开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尤其是近年来,大中型银行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入。

据记者统计,近年来六大国有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信息科技投入总规模从2019年的716.7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74.93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连续三年信息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邮储银行2021年达到100亿投资规模。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连续第二年超过100亿元,达到132.91亿元。

超过邮政储蓄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他上市股份制银行一般会将收入的3%-5%用于信息技术。城商行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等银行2021年在信息科技上的支出超过了收入的3%。

中信银行行长方近日在该行“天元掌柜”服务体系发布会上表示,中信银行科技投入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五年来累计投入超过250亿元,自有科技人员两年翻了两番。

目前,科技人才数量已超过11000人,有力支撑了业务发展。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已经不是去年投入第二年就能看到的效果了。一般要几年后效果才开始显现。”

该人士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数字化转型会更快,数字化龙头银行的优势会更明显。

百信银行科技规划团队负责人、首席研究员吴岩峻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巨大。从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来看,金融科技投入与收入的比例一般为3%至5%,而工行、建行等国有银行,

以及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多年来对金融科技的持续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在经营业绩上。

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47.84亿元,同比增长4.08%;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80.12亿元,增长15.08%。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13.82亿元。

比2021年增长3.34%;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21.03亿元,较2021年增长11.61%。

“2022年,中国银行业形势严峻,但仍有一些玩家表现出色,净利润增速不仅达到两位数,甚至达到20%以上。利润从哪里来?”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华佳说,

如果深入到这些银行,会发现一定有数字拳头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APP,更是在一套数字化理念的变革下,产品运营模式、组织架构、IT系统的一次彻底变革。数字化转型不仅支持大型银行,

中小银行的差距更明显。

棋到中盘

浙江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北京金融监管科技前沿研究院院长本林升表示,目前国内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普遍在0.32-1.29之间,大部分跌破净值;市盈率在3.3-12.4之间,大部分银行在5以下。

这些低价是银行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上下大力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2013年互联网金融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基本到了中场。龙头银行数字化转型步入正轨,处于末端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面临更大的紧迫性。

全球资深合伙人、金融机构特别中国区负责人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何大勇表示,近几年业绩好的银行几乎都是数字化转型的领先银行,数字化转型会加剧优胜劣汰。

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显示,银行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少数数字化转型快的银行已逐渐显示出竞争优势,业绩增速明显快于竞争对手;然而,大多数银行都陷入了“转型陷阱”。

在某一部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预期还有差距,投入产出比严重偏离正常范围。

“银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随着人口红利和互联网红利时代的结束,整个金融行业从客户规模已经到了天花板,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以前的制胜策略已经不再有效。”吴复石说:

金融机构的业务逻辑正在向“深度客户管理”模式转变,从客户体验出发,重组和定义核心客户旅程,不断推进敏捷、快速、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

波士顿咨询认为,2022-2025年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和全面改革的关键三年。银行要加大数字化投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点带面,驱动转型,才能赢得未来。

波士顿咨询指出,目前中国金融业整体处于信息化末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成长期和智能化探索期四个阶段的叠加阶段。其中,大部分中小银行的信息化还没有完成,信息化还在补课。开放性和智能化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

百信银行发布《商业银行“BankDigitalMesh”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白皮书》,将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分为数字化能力、业务线、价值链三个维度。数字化转型体现在数字化能力对业务线和价值链的赋能。

根据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白皮书将整个银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大型银行进入数字化转型2.0新阶段,在多方面切入数字化转型;股份制银行引入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理念。

主动服务和融入发展新格局,不断推动相应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的挑战比较大。他们传统的地缘优势在互联网时代不复存在,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后疫情时代,银行业两极分化。

城商行和农商行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迫切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深耕局部,寻找差异化的突破口;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

吴岩峻说,“互联网银行其实是一种新兴银行,比如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是全线经营,具有金融科技的属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互联网银行2.0时代。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下,我们也将抓住机遇,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银行作为数字化原生银行,不应该叫数字化转型,而应该叫数字化发展。"

继续踩油门

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谭艳表示,“为了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但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简单地将手工流程搬到系统中,而是一种系统化的转型升级。

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系统化,重塑和优化其商业模式、客户管理策略、产品服务模式和组织协调机制。"

“金融转型的下半场,盈利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对用户的争夺正在成为金融机构下半场决胜的关键。”索信达发布的金融数字化转型系列白皮书显示,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在愈发丰富的场景中进行消费,

对银行产品与服务的选择拥有更多主动权。随着前端金融服务的场景化、多维化、高频化特征愈加明显,每一位用户所产生的净值也越来越高。

除了用户竞争更加激烈,银行还面临数据竞争和营销竞争。大数据时代,金融是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是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的基础。能否对数据价值有正确认知,正在成为影响金融机构数字化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截至2022年底,我们的每个账户的年科技运营成本已降到2块钱,还不到国内一些大中型银行的1/10,如果对标国外银行,成本优势还更加明显。”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2022年微众银行研发投入是营收的9%,近年一直都接近2位数,未来的投入也将在10%左右。

“如果明年每一账户的年科技运营成本还想维持2块钱的水平,意味着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才可以。”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称,

目前微众银行累计为全国逾3.5亿个人客户和超34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了包括线上银行账户、存款理财、小额信贷和支付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随着客户的增长,数据的存储成本也成倍增加。

“数据种类和量级的持续增加、存储和分析难度的提升速度却远比金融业自有数据体系成长速度要快得多。

线上化和移动端的变革带来的一大重要结果是客户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高度数字化、个性化和碎片化,提供相匹配的服务对金融机构呈现出巨大挑战。”索信达的白皮书显示,

在银行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同步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平衡用户价值和银行价值,达成双赢的局面。

“只有持续踩油门才能保证不被超越。本质上近年微众银行的利润来自于科技投入的红利。”马智涛表示,对于银行科技系统来讲,处理一笔100块的交易,跟处理一笔100万的交易的处理能力要求是一样的,

微众银行现在平日的金融交易笔数超过5个亿,峰值超过8个亿,已与国内大行在同一级别上。作为一家数字银行,必须持续投入科技研发,并做到商业可持续,才可以持续维持领先优势。

中小银行怎么办?

“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往往是‘全能型’,其金融科技运用需要适应、反映各项业务的需要,自动化水平也更全面、更系统。但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讲,不能什么都要,以免最后什么都拿不到。所以,

中小金融机构一定要做好取舍。”2月25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在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说。

屠光绍表示,各个金融机构的共识是,如果不推进数字化转型,未来在竞争之中的生存可能都会面临问题,更何谈发展?数字化转型需要巨额金融科技投入,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两难抉择。

屠光绍认为,一方面,高额投入带来沉重负担。中小金融机构未必要像大型金融机构那样大规模投入,但是一定量的投入是必须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包括软件、硬件、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方面,

这对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此外,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人员培训、技术研发、运维等方面的投入,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由于中小金融机构大多数有地域限制,网点有限、客群有限,

数字化转型投入很难产生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不投入则无法与其他机构特别是同行金融机构竞争。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竞争对手不是银行同业,还有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等,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中小银行传统业务受到挤压,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金融科技降本增效成为中小银行的必选项。

当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数字银行已在数字化银行路上取得相对优势时,大多数中小银行仍深陷“转型陷阱”而难以寻觅有效路径。

“中小银行传统地域优势将不存在,特别在数字化发展时代,小银行的很多优势逐渐被大银行所取代,从客户管理和服务能力产品的丰富程度、人力资源供给等多方面来讲,大银行都占有绝对优势。

”安永金融咨询合伙人马东锋称,小的银行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和信息科技、数据化、智能化的数字化能力要效率、要发展。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银行必破之局。但是,小银行显然难以承受持续而高额的科技投入。(东莞猎头网)

“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把存量资源用好,至少保证活下去,别把当地积累多年的公务员、代发、社保医保等客户资源,一个数字化转型搞没了。”何大勇称,其次,

开展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这是中小银行的主战场。对公存款、信贷、结算等一般占中小银行七八成的资产。第三,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大中型银行携资金、人才优势可以实现科技自主开发、自主可控,

中小银行则可以借助外力,比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正如达尔文所言,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来源:经济观察报

金融资讯网 Copyright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467号-58